.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知识中心
耳石症与耳石的复位治疗
来源:上海新华医院听力中心 | 作者:原创 | 发布时间: 2016-05-03 | 4968 次浏览 | 分享到:
       眩晕指的是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幻觉,是常见的临床综合症,约占总人口的 5~10‰。眩晕的病因复杂,涉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及骨科等纵多领域。目前临床上根据疾病的发生部位,主要分为周围性眩晕及中枢性眩晕。据相关文献报道,眩晕患者中,30-50%为周围性眩晕,而在这部分周围性眩晕患者中,70-80%是由于耳源性疾病导致。耳源性眩晕的疾病有多种,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迷路炎、突聋伴发眩晕等;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发病率据单病种首位,图1所示,导致眩晕疾病的各主要病因的发病比例。

        图1示:2014年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和眩晕及平衡障碍诊治中心的Brandt学者对门诊以头晕或眩晕为主诉而就诊的17000例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导致眩晕疾病的各主要病因的发病比例,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发病率据单病种首位,为1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当头位(上下左右转头)或体位变化后(平卧起床、左右翻身)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多于清晨(或夜间)起床时出现,眩晕时常感觉天旋地转或眼球转动;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眩晕发作时间较为短暂,常持续数秒钟、数分钟或随将头位(体位)调整后,症状消失;如果存在上述典型病史,可基本确诊为耳石症。目前关于耳石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但大多数认为是多种原因所致耳石器官(椭圆囊或球囊)退行性变或外伤致耳石颗粒脱落,如图2所示。


        图2示:耳石器官(椭圆囊和球囊)的解剖图。当劳累、外伤、长期卧位、供血障碍、器官老化、激烈运动等原因导致耳石器官上的位觉砂颗粒脱落至其中的某一个半规管内。

        当体位改变时, 脱落的耳石进入半规管,耳石移动, 带动内淋巴液流动而引发眩晕的发作,如下图3所示。脱落的耳石颗粒,可累积三个半规管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 根据累及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后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BPPV、上半规管BPPV、混合型BPPV。由于三个半管的解剖特点及其受重力影响程度不同, 耳石颗粒主要易于滑落至后半规管内,因此临床上以后半规管耳石症最为多见,其次是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耳石症较为少见。
英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