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知识中心
眩晕疾病的认知-情绪-行为反应
来源: | 作者:pmo276b6c | 发布时间: 2019-01-22 | 6230 次浏览 | 分享到:
      国际疾病分类更新版(ICD-11)在数年反复讨论修改后,经 2018 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自此ICD-11 将正式取代 ICD-10 在医疗实践中使用。ICD-11 第一次提供了机会让功能性疾病在神经科和精神科分类中同时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Kogan et al. 2016) ,将极大促进非结构性眩晕疾病的诊治。

      非结构性眩晕疾病是指目前科学技术手段尚未发现有结构性改变的眩晕疾病,主要指功能性眩晕疾病和精神性眩晕疾病。长期以来,功能性疾病是神经科最常见诊断之一,但在神经科疾病分类中却没有位置,只在精神科疾病分类里作为转换障碍(Conversion Disorder)出现。由于界定不清和认识不足, ,对疾病分类/常见疾病/主要表现/治疗方法等各方面的缺乏认识,非结构性眩晕疾病在眩晕疾病中的发病率居高,大约 30-50%眩晕疾病在其疾病过程中出现精神性疾病合并症,8-10%具有眩晕症状的病人源于精神性疾患。15-20%是功能性眩晕疾病的表现。因此非结构性眩晕疾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眩晕疾病类别。根据 ICD-11,常见的眩晕相关性功能性疾病有: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功能性眼动异常,功能性步态异常,身体应激障碍(躯体症状疾患)。常见的眩晕相关性精神性性疾病有:广泛性焦虑症,惊恐症,恐惧症(公共场所恐惧症,跌倒恐惧,恐高症),抑郁症。由于认识不足,即使存在有效治疗方法但不知道及时寻求,导致 非结构性眩晕疾病治疗延迟率居高不下,在世界范围的统计高达 3-30 年不等( Kogan et al. 2016)。

      非结构性眩晕疾病是随着非结构性疾病发展的大背景而发展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得益于50 年活体单细胞电生理研究,30 年分子-细胞-发育神经生物学研究,20 年人类功能性脑影像学研究,20 年脑疾病的人类基因学研究,10 年的再生干细胞研究,随着神经科学新技术在不同阶段给这个领域带来的主要概念进步,我们在基因-分子-细胞-突触-结构-线路-系统的整个神经链条上对细微部分的科学了解和认识相对较深入但对人类独特的思考认知,知觉感觉,情绪行为,学习决策等高级脑功能过程的科学了解和认识不够。

      应对非结构性眩晕疾病的关键是应对认知-情绪-行为反应。认知-情绪-行为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主
英文网站